|
从云计算看气象部门未来的信息化走向
云计算理念、方法在气象部门的适度引入和有效普及应用,将有可能极大地简化基层气象单位的业务工作环境,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和业务布局的专业化
6.云计算的适用度分析以及我们自身存在的差距
6.1 云计算目前在气象部门的适用度初探
云计算展现给人们梦境般的诱人画面,但通向梦境的道路却并非坦途。云计算对于气象部门而言,绝非简单拿来即可的通用器物。它首先至少应当解决安全性、分布式计算模式效率、投资保护以及有限规模下的效益等诸方面的问题。
(1)安全性问题
安全性问题是目前云计算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至今尚无有效手段和方法可彻底打消使用者就该问题所产生疑虑。气象信息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具有较高机密级别的信息,在目前这种具有严格审批手续、专人负责等一系列严密措施的管理下,尚不时发生资料外泄的情况,一旦将这些资料交予虚无缥缈的“公共云”,如何令有关管理部门和责任人确信这些数据是安全的,并且能够切实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是气象信息部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个人资料的私密性问题如何解决,也是一个目前业界尚未根本解决的难题。
总之,安全问题是云计算落地前所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该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云计算的普及和深入应用;气象部门概莫能外。目前该问题已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
云安全联盟与惠普公司基于对29家企业、技术供应商和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于2009年共同列出了云计算在安全方面的“七宗罪”,就是云计算商家就安全问题对云计算本身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而深感忧虑的具体表现。
(2)虚拟化环境下分布式处理模式的普适性问题和效率问题
云计算三大特征之一的“资源随需求弹性增长”,是建立在资源高度的虚拟化及分布式计算模式的基础之上的。其中,多机虚拟化(即:多台虚拟服务器协同完成一个大型计算问题)需要应用分布式处理模式,将一个大型计算问题自动拆分成众多相对独立的小型计算问题,交由各虚拟服务器共同完成。拆分的粒度大小、以及各颗粒之间的耦合度问题,直接关系到分布式计算(处理)效率的高低。对于那些无论如何拆分,都无法避免各颗粒间频繁通讯的紧耦合型计算问题,如何通过有效方法自动形成分布式计算方案并予以部署,自动地执行分布式计算过程,自动有效组织各颗粒间频繁的数据通信,并保证该方案运行的高效率,是一个需要验证的问题;但至少目前尚未看到有关的应用成功案例。
此外,分布式处理模型对于结构化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即:商用数据库)的适用度,以及该模式与在物理机环境下运行商用数据库,二者之间运行效率的高低比较,也是一个需要尝试和检验的问题。
(3)投资保护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时期,历史稍长一些的单位和企业大都已建立了本单位或部门的信息业务系统。这些系统由于所建立的年代不同,业务目标不同,采购渠道不同等诸多因素,其物理设备及基础平台的品牌、级别和技术标准等大都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在这些品牌、技术、级别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的基础设施上构建“云计算”平台,亦即:如何利旧那些现有的存在异构现象的基础设施,是每一个欲实施“云计算”方案的单位的
CIO所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
从目前业界公认的“云计算”系统来看,其基础设施架构绝大多数都是同构的,基于充分异构的基础设施而构建的“云计算”系统极为罕见。
(4)规模有限情况下PaaS和SaaS的效益问题
对于大幅降低使用者在使用资源方面的代价的“云计算”而言,令提供者仍能获利的路径有二,一为大幅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二为扩大规模,积小利而成宏利。然而对那些规模相对有限,又因安全等问题无法使用“公共云”而只能考虑自建“私有云”的企业和单位而言,如何在有限的规模中保证PaaS--特别是SaaS--的效益的持续存在,是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如果通用软件SaaS化所付出的成本无法从日后的应用中逐步补回,那么这项工作就是不可持续、甚至是无法进行的。
上述问题的存在和未解决,是漂浮在云计算天空中挥之不去的数片乌云。随着光线的逐步清晰,这些乌云的轮廓、厚度及内部结构正日益被人们所看清。
6.2 差距和不足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云计算”的理念,即:通过深度挖潜,最大幅度地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利用率,以向使用者提供资源服务的模式彻底降低使用者信息化工作的准入门槛;是符合当今发展趋势和方向的。以“又好又快地发展”做为口号和实际评判标准的今日中国,以提高“四个能力”为发展目标的气象部门,如何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具体贯彻这些既定目标,是每一个参与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参照“云计算”的理念和发展路线,气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便愈发明显和突出:
(1)缺少部门及行业的整体统筹规划,导致建设和管理的混乱
业务架构规划设计的缺失,导致IT架构设计的缺失。同时,IT部门没有能担负起统筹设计规划信息系统架构的职责,没有担负起统一建设、统一部署和统一管理IT基础设施的职责。统筹规划的缺失导致项目设计缺乏统筹布局和各方面关系的兼顾,从而造成项目建设目标的单一和狭隘,基础设施(含平台)与业务系统紧密捆绑。而业务职责的明确及考核制度的确立,使得业务系统严格归属于业务单位,从而造成基础设施(含平台)在设计阶段的整体无序,以及引进和运维管理阶段的混乱和低效。
(2)粗放的管理模式导致IT资源利用率的长期低下
业务系统归属于所属业务部门,运行平台归属于业务系统,使得气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整体的集约化程度甚低。统筹规划的长期缺位导致信息孤岛及信息烟囱林立,并派生出基础设施及平台的使用效率整体的低下。以目前各业务单位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托管的各业务系统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其基础设施中的服务器(包括:CPU、内存等)的平均使用率低于30%。这显然与“又好又快”及绿色环保等发展理念相距甚远。
此外,没有长期稳定的研发团队及规范的软件研发平台,IT专业单位自身能力不强等,诸多负面因素长期困扰着气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使得当人们骤然接触到“云计算”后,不免生出遥远的距离感和相形见绌的差距感。
7. 未来信息化趋势的探讨
气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已进入到信息技术与气象业务深度融合的阶段;在助力气象业务,有效提高“四个能力”的同时,以先进的设计理念、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是实现“有好又快”发展模式的主要途径。
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以及业界对未来走向的共识,笔者认为,气象部门未来信息化发展趋势将有以下四个重点:
7.1 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和便捷高效利用将成为关注重点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使宝贵的资源(包括能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是IT部门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调度,是充分发挥资源价值的基础和前提;而欲达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调度,首先必须实现资源的集约化管理。这里的资源既包括IT基础设施(如:计算机、存储、网络等),也包括气象信息。目前这种资源(特别是基础设施资源)的分散管理,其在安全性隐患以及在管理维护方面的高昂代价等弊端已彰显无遗并开始引起有关各方的关注;只有成规模,才能高效率和高效益。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对资源的集约化管理来达到其效益的最大化,终将成为共识。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财富,信息资源的集约化管理,是提高数据使用效益,高效解决数据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将分布式数据中心整合成有限的几个核心数据中心及备份数据中心,是目前业界推崇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模式。即:将数据中心集中起来,使得数据使用起来更加流畅便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的自身价值和附加价值。可以预见,未来气象部门的数据中心的数量和布局将比现在更加简单和合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效、绿色、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等理念将日益广泛普及,气象部门终将逐步抛弃粗放式的建设方式,信息化建设终将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步实施和集约化管理。
责编:何先辉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推荐圈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