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中心绿色发展进行时在建设数据中心的同时,其能耗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业界的关注,建设安全、智能、绿色的数据中心成为大势所趋。 本文关键字: 数据中心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数据中心已经成为战略性基础设施,全球范围内掀起数据中心建设热浪。在建设数据中心的同时,其能耗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业界的关注,建设安全、智能、绿色的数据中心成为大势所趋。与此同时,数据中心的技术创新也在进一步推进,市场格局也在不断变化。 数据中心绿色发展进行时 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占全球总耗电量的比例为1.1%~1.5%。当前,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应用的快速发展,全球数据中心的建设步伐正在加快。与此同时,数据中心的节能降耗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如何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实现绿色发展,不仅成为数据中心运营者探索的方向,更成为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我国,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在内的业界各方,正在积极推动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 全球政府在行动 我国数据中心的总量已经超过40万个,年耗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的1.5%。在这40万个数据中心中,大部分的PUE(能源效率)值超过2.2,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与此同时,数据中心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消耗的大量水资源以及其产生的废弃设备都在给环境保护带来严峻挑战。可以说,数据中心的节能降耗已经成为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全球政府都在积极推动数据中心的绿色发展。在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正在借助节能、节水、低碳等技术、产品以及先进管理方法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实现能效利用率的最大化,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政府政策上看,美国实施了“数据中心能源之星”、“联邦数据中心整合计划”,欧盟则实施了“数据中心能效行为准则”。 放眼国内,中国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发展的政策。2013年1月工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数据中心建设应遵守的布局导向、基本原则以及保障措施;2013年2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数据中心的相关节能环保要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3月,工信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又联手制定了《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数据中心的绿色发展。根据我国《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我国数据中心PUE值需下降8%。 共建新一代数据中心 在政府政策频繁出台的背景下,行业中的相关组织也在积极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相关标准相继立项和出台。尤为重要的是,包括三大运营商、阿里巴巴、百度在内的企业也都在以新技术和新产品推进数据中心的节能降耗。数据中心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从现实需要上分析,数据中心的绿色发展不仅将对数据中心运营企业的资产优化和品牌提升带来正向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明显降低企业成本,最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业界专家也认为,数据中心的发展除了应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三个基本质量指标外,还需满足低能耗、低碳排及低成本等绿色指标。 打造面向未来需求的新一代数据中心已经成为趋势。业界普遍认为,新一代的数据中心不仅是节能环保的,同时还要更加节约空间。面对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形势加剧,新一代数据中心一改传统数据中心单纯追求性能的建设模式,开始重视能源效率。在这一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建设者和运营者开始探索以节能型服务器、节能存储设备,先进的供电和散热技术,应对传统数据中心建设中过量制冷和空间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实现供电、散热和计算资源的无缝集成及管理。 数据中心的节能降耗是一个系统工程,大体而言包括“硬”和“软”两个方面。在“硬”的方面,涉及数据中心的机房环境、动力设施建设、空调及IT设施的节能优化;而在“软”的方面,就包括机房规划与设计、部署、运营、维护和管理。同时,数据中心的绿色化建设还涉及数据中心建筑本身的绿色节能。从具体的技术上看,当前在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运营商的推动下,高压直流技术已经成为国家标准。相对于传统的供电系统,高压直流供电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强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大大节省了运营商的机房电费成本。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以及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在探索在数据中心采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而IT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也成为重要方向。 绿色、节能、环保,这些已经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关键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在绿色数据中心上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而未来,伴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落地,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清洁能源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据中心将全面实现绿色发展。 (责编:tangqiuying) 声明:凡注明CIO时代网(www.ciotimes.com)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开云全站app (www.ciotimes.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编:何鹏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