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订阅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微信

整合,砍掉“隐性”成本!

来源:畅享博客  作者:田成杰
2010/6/19 18:37:13
与企业的显性成本相比,企业还存在着更多、危害更大的“隐性”成本。只有正确地认识这些“隐性”成本,从战略、文化和流程的角度进行系统整合,才能真正地从根源上“砍”掉成本。

本文关键字: 整合 成本 成本管理

认识隐性成本

近几年来,李践的“砍掉成本”十分流行!中国商人特别钟情看得见的利益,又尤其喜欢“控制”——这会带给他们快感和安全感,而“砍掉成本”可以同时满足这两个“要素”,流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企业应当降低成本,这个论断的正确性就好象数学里的“公理”一样,是不言而喻、毋须证明的。但百分之百正确话的往往也都是废话。虽然李践先生的“刀法”确有一些技巧,但企业成本控制的难点却似乎并不在于该不该砍掉成本,也不在于是否具有足够的技巧,而在于对“成本”的理解和认识上——对隐性成本而言尤其如此。否则,如果连你要“砍”的目标都是模糊甚至错误的,又如何能指望真正地“砍”掉成本呢?笔者认为,正确地认识“隐性成本”,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一)企业战略

成本与企业所采取的竞争战略息息相关。

按照“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的阐述,正确的竞争战略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企业无论采用哪一种战略,都有可能成功。而那些试图采取混合战略——比如:既要成本领先,又要差异化——的企业,反而是最失败的。这对于喜欢“大而全”的中国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而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企业在战略选择上不仅“始乱”,大多还会“终弃”,总是试图追逐所谓的“热点”和“暴利”,很少做到“从一而终”——没有一定稳定性的战略已经很难称之为“战略”了。

战略选择的混乱最终会使企业失去方向,并导致企业价值观的混乱——这是一笔巨大的隐性成本。同时,由于“追逐”的目标经常在变化,往往导致对成本项目产生分歧,比如:成本领先战略可能需要的是一般性能的设备,差异化战略需要的特殊性能的设备,而专一化战略则需要某一狭窄领域内的设备,这对企业制造成本的影响是巨大的。又比如对人力、人才资源的配置,成本领先企业和差异化企业也必然有巨大的差别:前者更讲究人才的共性,而后者则需要员工更有个性。在实践中,这种混乱、前后不一的选择,使企业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导致大量企业资产的闲置、浪费和低效,造成企业内部文化冲突、人才内耗等现象,这种看不到的成本,其损失是巨大、甚至致命的。

只有明确了你想走的路,才能确定哪些是多余的、哪些是你必须的。中国企业尤其要记住这一点。

(二)资源

既然是成本,必然是一种资源的消耗,而资源是可以转换的。

企业的资源除了包括资金、设备、厂房、人力等“看得见”的因素,还包括时间、信用、忠诚度、商誉、口碑等“看不见”的因素,对它们的不恰当消耗都是成本。这就存在着一个资源取舍和权衡的问题,而选择一旦作出,就意味着你将消耗某一种更多的资源(如资金)而减少另外资源的消耗(如时间)——就象你要出差,要选择飞机、火车,还是汽车、自带车,需要你根据时间、效率、距离等因素作出选择。你如果选择了飞机,就是以时间和效率换取相对高的交通成本(资金)。又比如:当出现质量问题时你百般抵赖,不愿赔偿顾客的损失,其实是用企业的商誉换取眼前的利益——到底眼前的损失大,还是隐藏的损失更大,也取决于企业权衡和认识。你不能指望你所消耗的每项资源都最低,却又能得到所有的好处,这只会让你什么也得不到。

(三)企业的核心能力

企业明确了自身的战略和资源,你还得明确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高效地实现它——或者说,你将通过什么样的能力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中国企业在能力打造上也和战略选择犯有同样的毛笔:喜欢追求大而全,结果往往把自己弄成“无脏俱全”的“麻雀”,想变成雄鹰却发现只能做“小小鸟“——怎么也飞不高。当然,核心能力的打造其实是战略选择的延伸,需要你对信念的绝对忠诚和热爱,还要具备不被诱惑勾引的能力,“从一而终”。与强化企业核心能力无关的所有环节,其实都是企业的隐性成本。尤其对中国企业而言,需要的是“瘦身”,而不是“肥胖”;是在精炼基础上的“先强后大”,而不是进入500强之类的“外强中干”。从这一点来讲,中国企业需要“砍”掉的环节确实还有很多!

(四)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企业习惯,是企业主流价值观在日常行为上的本能反映。有人说,企业文化是结果而非目标,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企业文化可以决定很多成本,比如:很多中国企业将企业文化娱乐化——把口号、标语、感恩、领导指示、内部报纸、宣传栏、元旦晚会、员工拔河等看成“文化”,其实它们根本不是,在真正的文化未能树立或价值观冲突——比如:在威权盛行的中国企业,不能指望能得到员工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在老板把员工工作视为施舍的企业里,也得不到真正的感恩和感情回报——的情况下,这些100%都是成本,几乎难以产生丝毫长期、持续的效力。倒是这种形式主义的本身,才是中国企业文化的典型表现。

又比如:企业管理的“运动化”是中国企业的另一种典型表现——中国企业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抽一次风,貌似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砍掉成本”也是如此。这种行为凭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员工劳动强度,而最大的破坏还在于它做还不如不做,在于它对企业信用、制度落实等方面造成的致命影响——中国企业总是出现同样的错误(社会也是如此,比如:黑煤窑,楼XX、酒后驾驶),热热闹闹其实只是在试图解决(但往往解决不了)同样的问题,你说企业还怎么进步?这种扼杀进步的成本是不是最可怕的呢?

企业文化还决定企业对人、对财、对事的态度,而这也影响着对“成本”的归稽。杜邦公司规定,员工上下楼梯必须扶扶手;出差必须乘坐安全的交通工具,住星级酒店。可以想象,对杜邦而言,如果员工没有这么做——比如说:为公司节约了交通费用、住宿费——这反而是成本;而对中国多数企业来说,则是当然的绝对需要砍掉的“成本”。这种因文化导致的认知差异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也有着决定性影响。

(五)成本的“收益”

不是每一分成本都有收益,但收益却一定来自某种成本的投入。韦尔奇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在商业决策中,首先考虑收益,甚至为了将得到收益而付出明显较多的成本。韦尔奇认为,只要开始以节省成本为企业的主要事务,其必然不会获得一流的原材料,不会获得一流的设备,不会获得一流的人才,不会获得行业内质量卓越的产品,自然不会成为同类产品中领先的、一流的产品,自然不可能拥有同类产品中较高的定价的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期待的收益。

正如有篇文章所说的那样,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成本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与收益相比超出正常投入的部分,所以,谈成本不能离开收益,从收益的角度反向思考成本,更有利于发现隐藏的成本,进行成本项的权衡和控制。

企业的收益有短期、长期、显性、隐性之别,与显性成本(如项目投资)大多有直接而可度量的收益不同,隐性成本的收益也大多是长期的、隐藏的,还往往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1914年,亨利·福特遇到困惑,他的工厂生产效率低下,工人流失率高达370%,福特每年必须雇佣近5万人才能保持1.4万的工人队伍,而这也是当时美国的普遍情况。福特决定改革,宣布将每日工时从9小时减少到8小时,并向工人支付每天5美元工资,这是以前2.34美元日薪的两倍还多,此举轰动了美国。求职者在工厂外排起了长队。福特支付的高工资让他可以挑选最好、最配合的工人,保证了新生产方式的推行,工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一个明显的证据就是旷工减少了75%。优秀的工人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不少媒体曾预测,过高的人力成本将导致福特垮台,但福特并未毁灭,相反却因此开创了辉煌的“T型车”时代。福特后来总结道:“为每天8小时支付5美元是我所做出的最明智的降低成本的决策。”

福特的上述行为,是通过显性成本降低隐性成本、增加隐性收益的典型做法。由于回报就更难度量,从财务角度讲甚至只有成本、没有收益,因而大大增加了管理难度。

此外,还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成本管理——包括其它任何管理——本身也是需要成本的,这就是说你一定要树立“有限”成本管理的概念,不要意图每一分钱都要控制,那样做可能直接成本真的会很低,但控制的成本、人力和时间的成本、不信任感导致的怀疑成本、规避导致的不作为等隐性成本都将大大增加,对企业来讲得不偿失,是必须要放弃的。

责编:刘沙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专业博客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