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据中心”发展现状及趋势

来源:华为企业BG CTO  作者:梁永健 武湛
2015/2/10 13:21:36
云计算和OTT的出现将触动整个ICT产业链格局的变化,无论对传统设备商还是集成商其影响都是颠覆性的,而核心原因在于部分客户业务分流到公有云、企业客户购买行为改变,以及企业技术发展话语权转移。

观点2:云计算部署热点在IaaS,而OpenStack稳操胜券

无论选择公有云还是私有云,用户现阶段部署的热点在IaaS,只有非常少部分用户在考虑PaaS,这和用户需求以及各种技术的成熟度密切相关。过去一年,特别是最近的3-5个月,市场发展清楚地表明OpenStack会是IaaS的最终赢家,未来企业用户在选择IaaS的时候,将不再是在不同IaaS平台之间、而是在不同厂商基于OpenStack实现的平台之间做出选择。IaaS基于OpenStack的“归一化”也是企业用户认为IaaS技术走向成熟、可以放心部署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更激进的想法甚至认为,因为归一于OpenStack,对厂商来说企业IaaS很快将变成食之无味的Commodity市场。

相反,PaaS无论在客户需求还是技术发展方向等方面都不清晰,相信未来一两年内客户大规模部署的可能性不大。

观点3:数据中心云平台与SDN之间的整合基于VxLAN

过去两年的发展说明,不同场景(如数据中心内部、广域互联等)需要利用SDN解决的问题完全不一样,而采用的技术也就完全不同。数据中心内部关注点在虚拟资源之间的有效整合,从我们接触的客户和项目来看,以VxLAN的发展前景最为看好,而NvGRE的前景则并不乐观,在所有我们接触的项目里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求支持VxLAN,而在为数不多的要求支持NvGRE的项目里,也只是为了要求厂商保证以后发展的需要,而并无当前业务的真正需求。另外,考虑到VMware/NSX在企业市场的地位,支持VMware/NSX和OpenStack/VxLAN已经是所有数据中心SDN网络的基本要求。

但必须注意的是,基于VxLAN来整合云平台与SDN网络从方向上虽然越来越清晰,但具体到真正成熟稳定的部署则尚有一段不短的距离,这有VxLAN技术尚待完善的原因,也和不同客户、不同厂商在实现VxLAN时,其硬软件部件无论从功能、组网方式、实现方法、以致性能容量等设计和参数都有不同的选择有关。所以异构厂商云平台和SDN网络互联互通会一直是个困扰,期待短时间内(至少1年)能完全解决并不现实。

当然这并不等于完全没办法,我们也有一些实际运行的案例。但这些互联互通案例都有如下特征:(1)客户类型。绝大部分都是ISP客户,而其中大部分都以开源开发自己的云平台而需要和数据中心网络整合,只有极少数是ISP以外的企业用户;(2)定制。一般都是基于客户需求的定制版本,而不是网络厂商的通用版本,另外客户需求都有其特殊性,运行场景并不一定适合其他客户;(3)接口。目前关注点在SDN控制器的北向接口(North Bound Interface),控制器和交换机之间的南向接口并不是重点。

这正好推翻3年前我们对SDN的其中一个判断。当年我们和业界大部分人士一样,认为随着SDN控制交换平面分离会催生网络产业链格局的大变化,市场会因为SDN分别出现专门开发SDN控制器和交换机的厂商,从而推动交换机的commodity化。过去两年的经验告诉我们,SDN在这方面的发展更像当年NGN的发展,技术上虽然控制交换平面最终解耦,用户部署时还是倾向控制器和交换机从同一厂商购买以降低技术风险,现在控制器互联互通集中在北向而不是南向接口,正好反映出与NGN当年相同的趋势,而在这种趋势之下,OpenFlow虽然还是重要的协议之一,但已不如当年认为的那么关键。

我们的看法是:除了极少数(估计全球少于10个)有能力自己开发控制器的大型网站(OTT)外,异构SDN控制器和交换机部署不会普遍,而专注SDN控制器的厂商并没有多大的生存空间。

另外,我们认为随着VxLAN的进一步发展成熟,早几年很热门的大二层协议TRILL会逐渐淡出,TRILL可视作目前因为VxLAN尚未成熟而采取的一个替代方案,适用于个别应用场景(如ISP多租户网络)。

观点4:公有云/私有云平台的发展最终是分道扬镳而不是一体两面

公有云平台的特点在支撑用户/数据量大,而支撑大用户量靠的是牺牲特性、简化需求以便于技术解耦,从而反过来增加总体系统的性能和容量。相反私有云需要以同一平台分别部署在不同客户环境,同时需要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追求的是丰富的功能选项,而在某种程度上牺牲性能。那么是否可以利用同一平台同时满足个性化和超大容量需求?长远来说我们持否定态度,特别是考虑到DC 3.0的技术发展方向,这一点就更加确定。

另外, 和所有大型系统一样, 公有云的体量优势(Volume Advantage)需要有一定体量的部署才能体现,如果低于相关系统设计的体量拐点(Tipping Point),其性能价格比相对私有云平台可以说毫无优势可言。因此,厂商要么专注公有云,要么专注私有云,要么提供两个不同版本分别支持公有云和私有云,而不会采用同一平台、同一版本支持又公又私(除非其所提供的不是最优方案)。

基于同样的逻辑进一步推论,混合云平台的立足点既然是面向不同企业客户,无可避免需要满足功能的多样性, 所以我们推断混合云平台架构以私为主,并辅以“能力”与公有云平台对接,并动态利用公有云相关服务,其工作方式有点类似网络上的网关(Gateway)。此外,我们认为私有云和公有云平台的关系,与话音网络中PBX与公网分工互补的关系相类似。又由于云计算的个性化要求远高于话音通信,相信之后技术发展分道扬镳会更明显。同理,我们认为私有云在整个云计算的占比会比PBX在整个话音网的占比为高。

必须说明的是,关于公有云、私有云应该是单一还是不同平台?在我们内部也有不同看法,这只好由时间来证明到底谁对谁错。

责编:李玉琴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最新专题
IT系统一体化时代来了

2009年Oracle 用Exadata服务器告诉企业,数据中心的IT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才是大势所趋,而当前企业对大数据处理的..

高性能计算——企业未来发展的必备..

“天河二号”问鼎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更新的Linpack值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国速度”。但超算不能只停留于追求..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