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缺失对我国云计算产业化影响有多大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日前发布了《云计算标准化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分析了当前国内外云计算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梳理了国际标准组织及协会的云计算标准化工作,总结出云计算的主要支撑技术。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日前发布了《云计算标准化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分析了当前国内外云计算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梳理了国际标准组织及协会的云计算标准化工作,总结出云计算的主要支撑技术。 《白皮书》指出,云计算是一种标准化的 IT 能力,可以将软件、应用平台或基础设施通过因特网以按需使用、自助服务和按量计费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国际IT市场调查及研究企业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到2013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将增至 150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5%;到 2012年,80%的财富1000强企业将购买云计算服务,30%的财富1000强企业将购买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 《白皮书》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推进云计算技术研发的产业化,组织开展云计算应用试点示范,着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我国已将云计算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并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措施给予支持。具体措施包括加快云计算技术研发的产业化、组织开展云计算应用试点示范和着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等。 《白皮书》强调,云计算标准化工作是推动云计算技术、产业及应用发展,以及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云计算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也成为当前国际标准组织及协会的关注热点。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分布式管理任务组(DMTF)、全球网络存储工业协会(SNIA)等国际标准组织及协会纷纷启动了云计算相关的标准化工作。 云计算实现产业化面临的挑战 云计算的引入可以帮助用户,尤其是中小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IT成本。不过,云计算还处于不断发展阶段,要实现云计算真正的产业化还面临以下挑战。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云计算的美好前景让传统IT厂商纷纷向云计算方向转型。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尤其是接口标准,各厂商在开发各自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各自为政,这为将来不同服务之间的互连互通带来严峻挑战。例如,用户将数据托管给某个云服务提供商,一旦该服务提供商破产,用户如何将数据快速迁移至另一个服务提供商?如果用户将数据同时托管给多个服务提供商,如何保证跨云的数据访问和数据交换?这是数据层的接口标准。此外,从互连互通的角度看,接口标准除了包含数据层的,还应包含资源层和应用层。 缺乏统一的运营服务标准。如何对不同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云服务进行统一的计量计费、如何定义和评价服务质量、如何对服务进行统一的部署,这些用户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服务的可用性问题。如何保证在出现网络故障、服务器故障、软件异常等情况下服务的可用性成为云服务提供商的头等大事。 运营管理问题。云计算下,用户的干预少、工作负载变化幅度大、共享设备多种多样、数据量大且增长迅速,如何保证动态环境下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易管理性,对基于动态自调优的云管理提出很大挑战。 能效管理问题。构建大型的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能耗高问题。如何有效地降低能耗,构建绿色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成为服务提供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安全问题。云安全包括数据的安全性、隐私问题、身份鉴别等方面。和传统应用不同,云计算下数据保存在云中,这对数据的访问控制、存储安全、传输安全和审计都带来极大的挑战。在身份鉴别方面还须解决跨云的身份鉴别问题。 此外,云计算的日益普及还给网络带宽带来了严峻考验。对此,一方面需要加强网络自身建设,另一方面,也对用户交互技术提出了挑战。 国内云计算标准化工进入须切实推进阶段 在我国,云计算相关的标准化工作自 2008 年底开始被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企业关注,并成立了相关的联盟、协会及标准化工作组以开展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云计算专题组系统开展云计算基储互操作和可移植的标准研制,以及数据中心和设备等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完成多项标准草案的编制。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工作组开展云计算服务标准的研制。 总体而言,我国的云计算标准化工作从起步阶段进入了需要切实推进的阶段。当前的工作首先对国际标准组织及协会的云标准进行梳理,对中国国内云计算商业应用进行调研,并基于此规划我国的云计算标准体系及开展云计算标准制定;其次,本着“成熟先上、紧急先行”的原则,切实展开虚拟化、云数据存储和管理、计算资源管理、云计算安全架构、云计算服务交付模式等标准的研制工作。我国在积极开展国内云计算标准化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国际云计算标准化工作。在 2012年JTC1/SC38 云计算工作组会议上,中国和美国提交的贡献物共同成为 SC38《云计算参考架构》 新工作项目的基础文档,并争取到该工作项目的联合编辑职位,中国成为推动该国际标准的主要贡献国之一。
责编:赵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推荐圈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