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严格而非冷酷”的三个实用原则

来源: kaiyun体育官方人口作者:田CJ
2012/10/29 0:28:04
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在研究中,我们对做到严格而非冷酷无情总结出了三条非常实用的原则。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本文关键字: 管理原则 畅享原创

在研究中,我们对做到严格而非冷酷无情总结出了三条非常实用的原则。

实用原则之一:若无法确定,则宁缺勿滥:保持观望态度。

管理之道中有这样一条铁律,被称为是“帕卡德定律”。(这样命名,是因为我们在先前对惠普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大卫•帕卡德的研究课题中,首次了解到它。)该定律是这么说的:没有哪家公司能在收入增长持续超出能找到足够合适的人员来实现这种增长所需的能力的情况下,仍然能成为卓越公司。如果公司的收入增长速度持续快于人员的增长,那么结果很简单,你将不会——确切地讲,是不能——建立起一个卓越的公司。

那些成功实现从优秀到卓越转变的公司的人士心里十分清楚,任何卓越公司的最终飞跃,靠的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有一件事比其他任何事都举足轻重:那就是招聘并留住好的员工。

电器城的领导者深谙此道。早在几年之前,圣诞节后的第一天,当我驱车在圣巴巴拉附近兜风时,我就注意到电器城的不一般了。当时,其他商店都打出各种标语与横幅以吸引顾客:“优惠大酬宾”,“节日特价”或“圣诞节的最佳选择”诸如此类的话。但电器城却显得与众不同,公司的标语上写着这样的话语:“永远寻找最优秀的人”。

这样的标语使我想起了对沃尔特•布鲁卡特的采访,他是公司实现跨越年代的一个副总裁。当被问起实现由中等到杰出这个伟大转变的5个首要因素时,布鲁卡特说:“第一是人才,第二是人才,第三是人才,第四是人才,第五还是人才。实现转变的很大部分,应该归功于我们所制定的挑选合适人才的原则。”接着,布鲁卡特就给我们描述了他与首席执行官艾伦•沃兹尔在当时的一段对话:“‘艾伦,我真是伤透了脑筋,我总是在力图找到最最恰当的人选,来填补各个空缺,我该如何妥协?’艾伦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你不必妥协。我们想其他的办法,直到我们找到真正合适的雇员。’”

电器城的艾伦•沃兹尔和赛罗公司的西德尼•库珀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早年沃兹尔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寻找合适的人上车,而库珀把80%的精力都花在收购合适的商店上了。沃兹尔的首要目标,是建立一支业界最好的职业管理队伍;而库珀的目标却很简单,那就是尽可能快的发展。沃兹尔在这样一类的事情上全力以赴,要找到从送货司机到副总裁的所有合适人选,并让他们各就其位;而库珀则在一些小事上大做文章,在业内也是小有名气,如送货上门可保证货物不伤一分一毫。据电器城的丹•赖克辛格所说:“我们造就了全行业中最棒的送货司机。我们对他们说,‘你们是代表公司对顾客形象的最后一关。为此,将为你们提供统一的制服,要注意衣冠整洁,不可邋里邋遢。你们将会成为行业中最为职业化的一群。’我们送货服务时对待顾客的方式所带来的变化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我们收到顾客的感谢信,说司机是多么地彬彬有礼。”沃兹尔任期的第5年,电器城与赛罗公司的商业战略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双方在“做什么”方面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但电器城转变后的15年间如同发射的火箭,股票的市场回报比一般股市高出18.5倍。而赛罗公司却一直是困难重重、艰难度日,最后终于不支,被一家外国公司收购。同样的战略,不一样的人才,结果迥然不同。

实用原则之二:一旦发觉换人之举势在必行,就当机立断。

如果你发觉某人非要严加看管不可,那你一定是用错人了。因为好的部下是不需要管理的。虽说指导、教导以及领导都是必要的,但严格的看管却是万万行不通的。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或是注意到类似的情形:已经有不合适的人在车上了,而且也注意到了这点,可我们还是按捺下来,迟迟不动,宁可采取其他的解决办法,一而再、再而三地给机会,希望可以天遂人愿,有所起色。大量的时间被用来管理部下,但相应的处罚措施却跟不上,等等。但情况却仍不见好转。下班了,回到了家中,与家人谈起了工作,发觉话题竟全是围绕着那个人转。更糟的是,时间与精力过多地花在那么一个人身上,已经严重影响到与其他合适的人的正常交流与工作。我们还得继续忍受下去,直到有一天,那个人自动离开(我们感到大为释然),或者我们痛下决心,解决问题(我们同样感到大为释然)。与此同时,其他的好员工也在纳闷不已:“为何拖了这么久才解决?”

让不合适的人拖在那里不解决,对于其他同事来说,是件不公平的事。因为迟早他们会发现,自己做牛做马,原来是在为差劲的同事背黑锅。更糟的是,这可能会逼得他们另谋出路。真正上进的人,会因为自己出色的工作而振奋不已,从而越发图强。当他们发觉自己的心血与努力全都付诸东流,那沮丧不已也是人之常情,在所难免。

久拖不决对于当事人自己也是不公平的。要知道让那些你明明知道不会有结果的人多呆上一分钟,就无疑是在践踏他们宝贵的生命。这些时间原本可以被用来找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如果我们能有足够的诚实,就该认识到自己的迟疑不决,与其说是对当事人的关心,倒不如说是自己图省事。要么觉得他们做得够好的了,换掉他们只会是天下大乱,还是省省心为妙。要么就是预感到事情处理起来会很棘手,压力也大,因此为了不自添麻烦、自找难堪,宁可一等再等,就这么等下去。同时又遭到其他同仁的怀疑:“他们到底预备什么时候处置?为什么还没有动静?”

根据《穆迪公司资讯报告》(Moody’s Company Information Reports)中所提供的数据,我们不难找出高层领导班子的替换频率。对于实现跨越的公司和对照公司来说,人员替换在某一时期内都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太大区别,所不同的只是替换的方式。

实现跨越公司高层人员的去留有两个极端,要么是在车上呆得很久,要么就是匆忙下车。换句话说,实现跨越的公司靠的不是频繁替换,而是高质量的替换来达到目的。

实现跨越公司的领导人不会追求这样一个领导模式:“先普遍撒网,后重点培养”。而是走这样的一条路线:“我们会事先花上大力气进行严格的人员挑选。一旦找对了人,就会想方设法把他们留在自己身边。如果不合适了,我们也会诚实地去面对,这样我们可以继续我们的工作,他们也可以继续他们的生活。”

实现跨越公司的领导人从不仓促决策。他们一贯的做法是,在彻底否决之前会花上一番功夫研究是不是只是职务不合适的问题。当科尔曼•莫克勒走马上任之际,他并不是急功近利,不加思量,就来个釜底抽薪,把员工踢出急驰的汽车窗外。相反,在最初的两年中,他把55%的时间花在了领导队伍的调配之上。高层管理的50个人中,或换人或重新安排职务的达38人之多。对此,他有独到的见解:“在人员安排上花的每一分钟都是很值的,可以以一作十,抵得上后面的几个星期的时间。”与此相同,在读过本章的初稿之后,艾伦•沃兹尔在回信中也表示:

你们提出的“让合适的人上车”的思想,很是中肯。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我花了很多时间考虑和谈论位置分配问题,谓之“方钉进方洞、圆钉进圆洞”除了要雇用诚实有能力却尚未作出成绩的人之外,还要给他们一个合适的职位,一个不行就试第二个、第三个,直至他们可以一展拳脚、大展宏图。

自然,判断某人的位置究竟是否合适,还是需要下车,这也并非易事。但是,实现跨越公司的领导者一旦觉得换人之举势在必行,就会立即行动。

但你怎么清楚你什么时候知道呢?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可以助你一臂之力:首先,如果这只是一个雇用问题,你还会再次聘用他吗?第二,如果有一天,此人突然跑来告诉你,他即将离开公司,为了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此举是令你大为失望,还是相当释怀呢?

实用原则之三:将杰出人才用于抓住天赐良机,以图发展,而不是解决你的最大难题。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雷诺烟草公司和菲利普•莫里斯公司都在国内贸易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雷诺烟草公司认为打入国际市场的诀窍就是:“如果别国的人要骆驼的话,就让他们尽管来找我们吧。”但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有着不同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国际市场才是公司得以长期发展的惟一最佳机遇,尽管在当时他们公司的收入中,只有不到1%是来自国际市场。

在什么是最好的发展国际市场的策略上,乔•卡尔曼也曾一度一筹莫展,但他最终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何人”,而非“何事”的问题。因此,他把他的王牌主管乔治•韦斯曼从国内主营业务撤回,让他全权负责国际市场的开拓。那个时候,国际贸易几乎为零——一个小小的出口部门,只在委内瑞拉和澳大利亚有极少的投资份额,在加拿大的生意也不大。“当乔让乔治负责国际市场时,很多人都感到大惑不解:乔治是不是犯了什么错?”韦斯曼的一个同事说。“我不知道我是否算是被抛在了一边,遭到冷落,或者遭到遗弃了。”韦斯曼也不无感慨道,“今天我是在经营着公司99%的业务,明天我只能经营1%,甚至更少。”

是的,据《福布斯》杂志20年后的观察,卡尔曼当初的调离韦斯曼的决定,实在是明智之至。尽管那里陌生又复杂,韦斯曼却不愧是发展欧洲市场的最佳人选。很快,他所开拓的国际贸易一跃成为全公司规模最大的部分,发展也遥遥领先。事实上,在韦斯曼的英明领导之下,万宝路成为世界上最为热销的香烟品牌;3年之后,它才坐稳美国香烟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

雷诺烟草公司和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例子都向我们证明了一点,实现跨越的公司有着这样的习惯,把人才用于有最佳发展机会的事业上,而不是用于解决各种麻烦。而对照公司的行事风格恰恰相反,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解决现成的问题,只会使公司变好,而只有抓住机遇图发展,才能使公司卓越。

原则三有一个很重要的推论:当你着手处理问题时,千万不可派出你最杰出的人才。这是要取得变化的一些小窍门之一。如果你可以让杰出人才在你的车上总是有用武之地的话,他们会对你的改革之举倍加支持的。

举个例子来说,当金佰利-克拉克公司在变卖作坊时达尔文•史密斯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公司很可能不再继续任何纸品生意,但是会留下真正有才能的人。“我们公司中有很多人,都是在纸品生意中跌爬滚打出来的,突然之间赖以生存的饭碗被打破了,他们就要问了:‘我们的出路在哪里?’”迪克•奥克特解释说:“然后达尔文就说了,‘我们的确需要这些有才能的经理,我们会留下他们的。’”尽管这些人只有很少或几乎没有任何从事消费品生意的经验,但史密斯还是把这些纸品行业出身的人才,带入了消费品生意的经营之中。

我们就此采访了金佰利-克拉克公司的高级主管迪克•阿珀特。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有大部分时间是在跟造纸打交道,那次,为了筹措到足够的资金,以实现公司改营消费品的转轨,他的工作部门正好在出售之列。如今,重提当初的大转变,他不无自豪与兴奋之情,兴致勃勃地与我们谈起他们具体如何出售那些纸浆作坊,谈到公司从造纸行业退出进而经营消费品的远见卓识,谈到他们当时的举措对宝洁公司的震动。“对于公司决定结束造纸部门的举措,我从未提出任何异议,”他说,“那个时候,我们真的是卖掉了所有的作坊,而对此我自始至终都表示支持。”停下来思考片刻,就不难发现:真正合适的人都想成为伟大事业的一份子,而迪克•阿珀特就正是看到了金佰利-克拉克公司一定会变得伟大。虽然在此过程中,他为之工作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部门难逃一卖的“厄运”。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和金佰利-克拉克公司的例子,为我们“合适人选”的观点提出了最后一点。我们注意到每一个实现跨越的公司在高层管理中都是运用了5级管理模式,尤其是在重要的经济转型时期,显得更为突出。当然,不是说管理队伍中的每一人都能达到达尔文•史密斯和科尔曼•莫克勒的高度,成为十分称职的第5级领导人,但是每一个核心成员都能做到为公司这个“大家”弃“小家”。这就意味着他们具备了5级领导的潜质,或至少他们能在这样的领导方式下生存。

你也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作为一个5级领导队伍的成员,与仅仅当一名好士兵会有什么区别?”第5级领导队伍成员不会盲目迷信权威,而且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凭着自身强大的号召力和卓越的才华,把自己的小天地发展得有模有样。当然他们还必须具备这样的本领,就是能把自己融入到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去,为公司的光明前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的确,使公司变得杰出的关键因素,听起来有些自相矛盾。你需要这样的主管:一方面,在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上,他们会争论不休,坚持己见,甚至有暴力倾向;另一方面,一旦有决定了,他们就会服从决定,决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一篇有关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文章中,作者这样来形容卡尔曼时代:“这些家伙从来都不会有一致的看法,他们为每件事争论不休,似乎要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每个人都被牵扯进来,无论职位高的,还是职位低的,他们真的很杰出。但当他们必须作出一个决定时,决定就诞生了。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就是这样成长的。”不论争吵有多么激烈,公司的一个主管说:“他们的目标都只有一个,就是找到最佳答案,最终大家会达成默契。因为所有的争论都是以公司的利益为出发点,而并非是为了个人。”

责编:赵龙
vsharing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畅享IT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