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在落差中实现价值在十三年前的毕业前夕,负责指导就业的学校领导对我们讲,不要以为每个人都可以坐空调房,看报纸混工资(当时我们的分配去向都在财政系统和金融系统),虽然这样的人现在会很多,也有这个机会,但是以后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不是坏事情,是好事情。不在基层认真工作过的,不在困难环境中磨练过的,将来很难有真的成就,这点,你们十年后可以验证。2004年的国庆节,我们班的同学重返母校,离开校园11个年头了,大家有什么变化呢?当年去银行和财政系统的大部分同学,日子不错,但是普遍觉得缺少乐趣和激情,很少有成就感,另外一部分在企业(当时认为“很差”的单位的)的同学非常活跃,有些出来自主创业了,有些则在企业里面做很重要的岗位。这个情况很难说明一个普遍道理,但是在聚会上大家的谈出来的一个道理,却是很值得各位参考的。这个道理就是:年轻时候一定要吃苦,要比同年代的同龄人多吃苦。一位在班上表现一般的女同学,在一个县城企业里面做会计,经过五六年的刻苦努力,成为当时少有的注册会计师,随着企业的成长,自己也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谈到当时吃的什么苦,她淡淡一笑,“和以前我们书上看到的那种苦尽甘来的故事差不多”。 “城市的地铁”确实非常诱人,但是很拥挤,想不平凡一定要付出更多,最后的大部分还是平凡,这只是不是因为竞争激烈,而是因为竞争的方式太过格式化。这个时候,对于我们大部分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不一定最好的选择。 我们不妨考虑另外一种思路。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多年以来,一直激励我们热血青年的号召。现在的操作性如何?有人有这个疑问,尤其是“向钱看”成为许多人价值观核心支柱的时候。事实上,这个操作性就是落差。欠发达地区,包括广袤的农村和急剧发展的中小城市,迫切需要各种人才,但是又往往付不起大城市那样的人才工资,虽然总体的生活成本并不高。就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是一个两难。从知识分子的境遇来看,欠发达地区往往有更多的落差可以开发和利用,作为一种智力资源,我们的舞台就显得相对宽阔。 然而到底怎样利用落差,产生越来越大的落差,产出越来越多的价值呢?初步看来,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可以给愿意在这个方面突破的朋友参考: 一、做小学生 做小学生的目的是摸清楚你“客户”的真切需求,很多东西,你不到现场,不深入与同事与服务对象交流是不可能了解到他们真切想法和未来想法的。比如一个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本科生到县城一个还算象样的老集体企业工作,怎样做小学生呢?他可能在一个叫“信息科”的部门先干修电脑的活。和自己希冀的开发软件差距太大。这个时候如何做小学生呢?一边修电脑,一边和同事攀谈,目前用的软件处理什么业务?好不好用?还想需要什么?公司里面这个术语、这个参数分别是什么意思?等等。这样你修电脑的次数越多,学习的东西也就越多。当然不能片面追求修电脑的次数,巴不得人家电脑天天坏,那就不是了。 二、做服务生 新人初到一个公司,往往被当作“新兵蛋子”,有一堆又一堆的活等你去做,还不一定是你直接上司安排的,很可能是你的同事说,“小张,把这个材料拿去复印一下”。那也不要紧,我个人观点,只要在身体极限之内,你尽管去做。这不叫“逆来顺受”,要认为是非常难得的服务机会,我们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这个企业的生态系统,它到底需要什么人,对人有什么要求。当然,在一个条件落差比较大的地方,你往往是一个“活宝”,往往是那些“专业”问题才会请到你的,比如有些上司请你到他家里面,辅导孩子用电脑,辅导自己上网查资料等等。这些事情很小,但是很有价值,是你真切了解落差的良好途径。 三、做研究生 这个研究是你研究自己的落差到底体现在哪里的研究,是专门为自己做的。是一个不可以糊弄的毕业论文。研究企业到底需要什么?以我现在的基础以及未来的进步,看到底能贡献什么。目前的岗位能发散多少?需要更大的舞台吗?到底应该如何切入?如何向公司领导表达最有价值的东西?需要什么样的同事协同?等等。这个研究,是完全对事理的研究,不是对其他的研究。 事实上,以上面几个为基础,你会发现自己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越来越多,落差也会越来越大,辅以实际行动,价值实现的幅度也越来越大。你必定比那些固守在大城市的同学有更好的成就感,丰富的人生阅历也必将带来更实际的物质利益。 客观来讲,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分层次的。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初始层次,可能很难,也可能很简单。可能是偶然,也可能是必然。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还是农村。我们最需要的东西是要保持一个落差,知识和技能的落差是可以看得到的,要保持;心态的落差不容易看到,是重点。环境与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我们心态的不同,有持续地超越大部分人的心态,就是成功。往往是心态的优势决定了知识与技能的优势。 在所有的优势中,在所有的初始层次中,能吃苦往往是最有效的。 责编:张赛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