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物流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mary.chen
2007/5/25 13:21:54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11位的福建省,于2005年5月23日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为做大福建物流业保驾护航。福建物流业正在茁壮成长,而且在一些领域和沿海发达地区表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和潜力。本文就福建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本文关键字: 行业解决方案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物流”概念和相关理论。为了规范物流概念,2001年8月,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起草并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解释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显然,物流的构成要素既包括使物品的空间移动和时间移动成为可能的运输和储存,也包括保障物品顺利转移或流动的各种相关活动。

  从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看,物流业应包括铁路货物运输、货运站;道路货物运输;水上货物运输、货运港口;航空货物运输;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邮政业;批发零售中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部份。

 一、福建省物流业发展出现状

  福建省物流业从90年代末开始起步,总体规模较小,但凭借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物流业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发展较为迅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因资料搜集问题,本文所涉及数字均不包括批发零售中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部份):

  (一)物流业支撑体系较为完善。目前,福建省已初步形成海洋运输为龙头,以空港快捷运输为窗口,以铁路运输为骨干,以公路运输为网络和各大型场站为集疏枢纽的综合运输体系。2006年末,铁路有鹰厦、梅坎、横南、赣龙4条出省大通道,境内营业里程为1648公里。公路方面有7条国道和15条省道并辅以密集的县道和乡镇公路,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6559.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29.66公里,“四小时交通经济圈”构建成功。水路航线四通八达,目前全省已开辟近50多条国际航线,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全省生产性泊位542个,港口吞吐能力1.43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571万TEU(标准箱);其中,福州、厦门、泉州港口吞吐能力和集装箱通过能力分别为0.38亿吨、0.53亿吨、0.32亿吨;71万TEU、392万TEU、101万TEU。信息网络方面,省会到市县(区)的光缆干线网己建成,己形成高速度、大容量,具有视频、语音、图像、数据等综合信息的传输能力。

  (二)物流业对国民经济作用日趋突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福建省物流业有了质的飞跃,2006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4.43亿吨、货物周转量1905.16亿吨公里,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2.37亿吨,分别是1990年的2.2倍、7.0倍、15.8倍。邮政业务量27.93亿元,是1995年的6.6倍。物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资流通提供有利保障。

  (三)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随着传统运输、仓储、货代、贸易、商业流通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和工业制造业等产业部门主辅业分离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涌现、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落户,福建物流业基本框架正在形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福建省物流企业法人2160个。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221家,占10.2%;集体企业263家,占12.2%;股份合作企业45家,占2.1%;联营企业28家,占1.3%;有限责任公司339家,占15.7%;股份有限公司53家,占2.5%;私营企业1094家,占50.6%;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企业86家,占4.0%;其他企业31家,1.4%。注册类型以私营为主,国有、集体、有限责任公司为辅,三资和其他各种注册竞相发展的多样化结构。

  (四)物流企业竞争能力不断提升。通过私营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物流企业整合优化和外资企业的先进经营理念的示范带动,福建物流业竞争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福建省物流企业资产总额为663.3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71.98亿元(铁路运输业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含客运)。在中国百强物流企业评定中厦门市外运裕利集团有限公司、厦门晋联物流有限公司、厦门建发物流有限公司、厦门速传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宏捷物流有限公司、厦门弘信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华商纵横物流投资有限公司、福建盛辉物流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荣获这一称号;福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在“中国道路货物运输企业50强”中位居第25名;厦门晋联物流有限公司、福建省宏捷物流有限公司、厦门弘信股份有限公司还荣获“中国民营企业前30名”称号。

  (五)运输代理业发展良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福建省运输代理法人企业519家,占全国同行的3.4%;从业从员11373人,从业人员中研究生学历和大学本科以上人员2027人,占从业人数的17.8%,比全国同行业比例高4.3个百分点;总资产为40.32亿元,户均资产1162万元,比全国同行业户均水平多205万元,资产上亿元企业有9家;主营业务收入20.7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户均主营业务收入4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3家,户均主营业务收入仅有全国同行业户均主营业务收入的50%。

  (六)仓储业稳步发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福建省仓储业法人企业210家,占全国同行的1.9%;从业从员6398人,从业人员中研究生学历和大学本科以上人员379人,占从业人数的5.9%,比全国同行业比例高1.3个百分点,初中及以下学历占31.1%,比全国水平低6.4个百分点;总资产为53.96亿元,户均资产2796万元,比全国同行业户均水平多415万元,资产上亿元企业10家;主营业务收入12.7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户均主营业务收入662万元,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3家,户均主营业务收入比全国同行业户均主营业务收入少166万元。

  (七)港口优势日益突出。2006年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37亿吨,比上年增长20.9%;其中福州港8848万吨,增长18.9%;厦门港7792万吨,增长16.3%;泉州港5135万吨,增长26.9%;福州、厦门、泉州三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占全省的91.2%。全省集装箱吞吐量588万TEU,比上年增长19.4%;其中福州港101.17万TEU,增长25.9%;厦门港401.87万TEU,增长15.6%;泉州港83.9万TEU,增长32.9;福州、厦门、泉州三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占全省99.8%。福建港口经济优势日益突出,特别是福州港、厦门港己列入交通部公布的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名录,正逐步成为大型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综合性现代港口。

二、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业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近年来福建省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两位数,作为“社会物流总额主体”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近年来基本保持在15%左右增速,而2001-2006年福建省年均货物运输量增长7.0%,增幅低于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运力不足现象仍然存在。而这又集中体现在沿海港口运力不足和铁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如2006年全省港口年综合通货能力1.43亿吨,而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37亿吨,超负荷运输状况较为严重;特别是福州、厦门、泉州三个港口实际吞吐量与通货能力相差较多。通港铁路专线建设滞后,目前福建境内只有厦门港东渡码头和马尾港有铁路专用线,其他港口均无铁路专用线,港口与铁路货物运输承接不够。

  此外,港口结构不合理,缺乏大型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港口竞争力不强,无法吸引周边的物流;大部分公路、水路运输企业普遍存在车、船型结构单一,老旧的状况,难于满足差异性服务的需求;港口基础配套设施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物流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滞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福建省物流业与全国物流业的状况一样,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铁道部门、交通部门、民航部门、贸易部门等专业部门和发改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现象等问题时有出现,多数物流建设项目是属于供应能力的扩张,而不是整合和提升原有供应能力,低水平的重复较多,个别项目贪大求全能力过剩,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从网络平台看,信息平台未能实现共建共享,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社会信息流不够畅通。这无疑给以信息流为灵魂的现代物流业造成障碍。

  (三)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是福建省物流业的普遍现象,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经济普查资料表明,福建省物流企业少、个体户多;企业规模小,户均资产仅0.31亿元、户均主营业收入0.13亿元,资产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1731家,占80.1%。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四)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首先,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展开。其次,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在物流过程中,部份企业难以做到在预定时间送货,并经常出现断货、对客户的响应不及时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在争取货源方面不是以服务质量进行竞争,而是单纯依靠打价格战,为此大部分物流企业效益不佳,盈利能力低,经济普查资料表明,2004年福建省物流企业中实现利润在1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59.3%,其中亏损企业占26.5%。

 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物流业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加快现代物流业网络体系建设。鉴于目前物流业多头管理局面,各级政府要抓紧时间成立现代物流业发展综合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协调、管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事宜;进一步发挥物流行业协会作为企业与政府间以及同行业内不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物流协会的行业服务、行业自律以及维护行业合法权益的职能,以保障福建省物流业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福建省“十一五”物流发展建设规划,重点建设福州、厦门、泉州三大物流节点。另外,选择交通便利、通讯网络发达、相关公用综合服务设施比较先进齐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方,重点推进福州江阴港区物流园区、闽江口内港区物流园区、厦门现代物流园区、海沧物流园区、杏林物流园区、泉州秀涂综合物流园区、石湖物流园区、莆田市物流园区、三明沙县闽西北物流园区、龙岩闽西现代物流园区等10个物流园区建设。

  (二)进一步突出港口优势。福建沿海港口要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加深参与同国际、国内航运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促进港口发展,以整合岸线资源促进布局和结构优化,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信息畅通、优质安全、便捷高效、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海峡西岸港口群。通过新建和改造,重点完善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系统、大宗散货运输系统,形成专业化、规模化港区,利用深水港湾的优势,以港口带动临港工业大规模开发;利用临近东南亚、台湾省的有利环境,发挥中小港口方便、灵活的运输条件,初步构建海峡滚装运输系统;完善集疏运、口岸等综合服务配套体系。实现港口滞后型向适应型发展,推进港口现代化,充分发挥港口经济优势。铁路部门应将通港铁路专线建设列入线路建设规划中,加强港口与铁路货物运输承接能力。

  (三)推进物流的标准化建设。有关部门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统计部门制定科学的现代物流业统计方案。统计部门要抓紧时间制定物流业指标体系和统计口径,将物流业作为一个专门的行业进行独立的统计及分析,及时为社会提供物流信息,为政府物流决策提供依据。技术监督部门加快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贯彻国家现有物流标准,鼓励福建省物流业研究机构和物流企业参与国家物流标准的制定工作,结合福建省物流业特点,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开展相关地方标准建设工作。

  (四)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物流人才储备,提高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要针对未来物流业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从三方面加强人才培育。一是培养宏观管理层次人才,如政府机构制定政策、规划人才,包括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人才,以提高政府物流管理水平;二是培养物流企业管理人才,这是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三是提高员工素质。培养方法可以多样化,可以是高校培养,可以是企业、高校联合办学,可以是委托办学,将高层次的物流人才教育制度和多元化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有关高等院校也要适应物流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物流现代化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五)加强合作,大力推进物流合理化。一是加强与国内先进省份和国际物流企业合作,借鉴国内外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管理的先进技术、经验,对国内国际先进物流供应链技术加以转移,提高福建省物流业的科技含量。二是加强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合作,物流合理化的中心思想是综合考虑生产、库存、运输、销售等全过程,以最快的速度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将物流各个部门、各个阶段综合起来加以推进。

  (六)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物流企业应强化服务意识,随时掌握变化着的顾客需求,开展服务为先、增值为本、关系至上的一系列管理创新改进,力求满足顾客需求使顾客满意,在为顾客的服务过程中、后都要不断的总结、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整合企业物流资源,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为顾客节省物流费用,在合作中达到双赢,形成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满足上下游客户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以谋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责编:mary.chen
vsharing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畅享IT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