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入法事件Google为何一退再退?
本文关键字:
理论探讨
“怂”是一个北方特有的形容词,用来表示某人的软弱,形容人在遇到事情时总是退让躲避。不过对于好斗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怂”这个字是无从查找的。取而代之的是“斗”。奇虎和雅虎便是最典型的案例,不过另外总是会发生,这一次Google在输入法事件确实就“怂了点”。 从4月4日Google拼音输入法的发布,到4月8日搜狐关于侵权声明的发出,再到昨日Google向用户、搜狐等各方表示歉意,不过一周的时间,那个曾经仅仅被当作玩笑的话题,便成为了一次重要新闻事件。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场事件来得突然,退去得更快。在搜狐的攻势下,Google在周一上午做出些许抵抗后,便完全缴械,张朝阳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此次争论的胜利。 直到周一的上午业界还在期盼着Google些许的反击,期待着事件会有所发展,但事件嘎然而止。面对搜狐的责问,Google的表现是否怂了点? 昨天遇到几位互联网企业的从业者,谈到此次事件,众人的看法比较相同,认为Google在此次事件的表现虽然是情理之中,但是确实有些令人失望。“怂”是大家言谈中最常用的一个词。 "确实没有想到事件会炒的如此厉害,之前以为只是一个谈资说说就过去了。没想到搜狐炒的这么大。" "Google的低调和不多言辞的处事理念,确实让他们在这样的事件中说不出什么。但作为一个企业,面对对手如此严厉的指责竟然没有任何回击,确实让人感到意外。好歹应有一些所谓的对抗,然后再找个台阶后退。凭借Google的技术,做出几个回击理由不会有任何问题。" "显然搜狐找到了一个软柿子,击退Google已经是意料之中的。要是对手换作新浪或者百度,事情显然不会这么快的就有了结论。" "如果对手是阿里巴巴或者周鸿祎,或许搜狐倒会表示沉默。" 显然对于Google的沉默,人们在表示出失望的同时也流露出不少的同情。似乎Google更应该说一些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不是是否可以避免炒作情形,此时企业更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哪怕仅仅是为了维护企业形象的说法。 "我不相信Google会没有什么可以讲,知识产权的事情本来就很难说清,更何况是在从来就没有争论出结果的软件问题。Google完全可以抓住搜狗的某个问题咬住不放。我实在搞不清问题出在哪里?"业者说。 但这或许就是Google的风格。从以往Google对于新品处理上人们也可以感觉到。较少产品的宣传,极少的高层露面。Google似乎想极力避免媒体对Google产品和理念以外更多的关注。在之前与百度的舆论对战中Google同样是一个失败者,反击的无力和高层的不坚决让Google在宣传上显得被动(但必定还是做出了不少的回应)。 但Google有自己出色的产品,有它先进的理念。这使得它在全球,在中国有着与生俱来的被关注度,和广大的fans。这是Google的资本,也是众多互联网公司所不具备的。 但这里是中国,是每个跨国企业都要重新指定战略的特殊市场。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这里更是有着自己的独特性,统治IM市场的QQ,超越传统平媒的新浪,SP为主要收入的TOM在线。 一个个的特例让这个市场充满了变数。而在宣传理念上,内敛和低调在这里也不太能行得通,即使你是Google,要想得到广大网民的认可,得到舆论的关注,一定投入的宣传和时不时的炒作也都是需要的。 在与政府关系上Google已经去掉了特立独行,在过去的一年中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宣传上Google也是否可以更多的中国化,做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事情。对于一些争端是否也该做出更多的姿态,做出Google风格且中国化的姿态? “怂”纵然不是一个十分贬义的形容词,但至少也不含有褒义的色彩。这一次“怂了点”的Google,今后是否会有着 “雄起”的表现,我们静静等待。
责编:shilly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