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基础管理瓶颈 走向ERP应用的“康庄大道”在ERP实施的过程中,不注重基础管理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或影响到企业应用ERP的成败。 因此,基础数据的质量是ERP实施的基石,ERP系统的有效运行依赖数据的准确、及时和完备,数据的准备也是ERP实施过程中工作量最大,要求最细致的一项工作。那么企业应该如何保证数据的质量呢? 首先,企业一开始就应该非常重视信息的编码工作。如制定物料编码体系和原则。物料的编码是所有物料在企业的ID凭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的业务人员都在使用它,只有确保了编码的规范化,才能够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化。 其次,定额和计量是基础数据管理的核心部分,是保证ERP数据质量的关键内容。其中,定额是在合理使用材料和机械的条件下,预先规定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消耗的资源数量,主要包括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它是构成ERP实施时静态数据的基石;计量主要是指企业在测试、检查、化验、分析等方面所采用的计量技术、器具、制定的相应规则、提出的基本要求,以及对各种计量活动的管理。企业计量是一项基础性技术工作,对提高企业数据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从筛选原材料到定额投料,从监控工艺流程到检验产品品质,都离不开计量。同时,定额以计量数据为依据,因此,企业必须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有效,科学统计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材料定额及工时定额,最终为ERP实施提供高质量的ERP数据。 再次,ERP实施应建立数据小组,分析数据准备的范围,建立数据搜集模板,组织必要的培训,监督数据质量,并负责数据的最终导入和使用。同时企业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明确基础数据建立和维护的责任单位,建立规范的数据管理工作流程及激励和奖惩制度,以保证数据准备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业务流程标准化 企业经营活动由物流、生产、财务、销售、设备、人力资源等许多环节和流程组成。实施ERP的目的就是整合企业的这些流程,最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如果说高质量的数据是ERP实施成功的基石,那么标准化的流程就是ERP实施的灵魂。 流程标准化是ERP实施的重要步骤,如果没有把标准化、合理化的流程固化到ERP系统中,企业业务就会遇到阻碍,企业将面临ERP应用失败的危险。因此,企业实施ERP必须先将流程标准化,再实施信息化。ERP流程梳理将为企业建立一个明确的、成文的业务规则,帮助企业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合作。 企业在实施ERP之前,要先把流程制度化、标准化、表单化。例如,先建立以责、权、利为基础的流程框架,将企业常规的事件纳入规范化、标准化、表单化的流程管理,以形成统一和规范的管理体系,把企业的业务流程从“人治”提升到“法制”的层面。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化不等于唯一化,不能为了标准化让所有的业务都走一个流程。流程也需要分类,以订单评审为例,全新订单的评审必须要技术部门参与,而标准订单的评审流程则可以简化,不需要技术部门的参与。如果不分情况,均要求所有的订单流入技术部门去评审技术上是否可行,那技术员对标准订单的评审则是无效劳动。 (3)规章制度落地化 在ERP的实施中,理顺了数据和流程并不代表ERP能够顺利上线,ERP上线是一种部门利益和管理人员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也是规范化制度和随心所欲、不受制约的管理习惯发生冲突的过程。因此,如何用规范化的制度来保证ERP实施活动被坚持的执行和落地成为ERP成败的关键。 企业需要制定一种“有法可依”的管理形式,建立有一套有效的、规范化的基础管理规章体系,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这套规范化的制度系统,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时刻都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和执行。将支撑ERP系统运行的制度细化到员工行为发生的时间节点和行为规范,将工作结果、工作内容、完成工作时间、工作程序等等进行标准化。如企业在应用ERP时,应制定《MRP生产系统操作规程》、《财务、物流系统操作规程》、《质量系统操作规程》等各系统的操作规范,以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同时颁布考核管理办法等方式保障制度的落地。 基础管理是一个企业精细化是否到位的管理过程,是ERP实施能否成功的基础。因此,企业在进行ERP系统实施之前,必须针对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做出相应的管理改善措施。否则,薄弱的基础管理不仅会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更无法使ERP系统的应用效果最大化。企业只有下定决心,夯实基础,才能推动ERP项目的成功应用,而ERP的应用又将推动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继续迈上新的台阶,最终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责编:王雅京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