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P模式:应做到最佳实践的应需而变
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已经成为ERP软件推进的一个严重障碍。崭新的软件工程方法Business Logic for ERP(简称BL),如晴天霹雳,撕开了ERP软件历史崭新的一幕!
本文关键字:
ERP
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已经成为ERP软件推进的一个严重障碍。崭新的软件工程方法Business Logic for ERP(简称BL),如晴天霹雳,撕开了ERP软件历史崭新的一幕! 经过实践,100多家的使用案例,已经证明了BL方法比传统软件工程方法构建ERP效率提升10倍以上! BL一定成为未来ERP应用的利器! 问题的提出 当前ERP已经成为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工具,然而ERP实施一直被认为是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的一项工程,这些特点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进程。 总结起来,目前我国企业实施ERP主要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商品化软件直接应用 即购买商品化软件套件,由供应商对客户进行简单的安装,培训和少量的(甚至没有)客户化过程后便投入使用。 这种模式特点是软件价格低,实施费用少,实施周期短,然而这种模式最多只能满足80%的客户需求,这也是商品化软件的一个重要特征。如财务软件中的总账模块等。对于ERP这种覆盖面广,实现全面信息化的系统来说这种模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最佳要求。 商品化软件实施 这是目前主流ERP厂商所采用的模式,其方法是在已有的ERP软件套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参数设置,基础数据的设置来适应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相对于上一种模式来说成本相对较高,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客户化定制。然而客户化定制程度受到原有商品化软件的限制,只能在一定程度和范围进行。因此这些ERP厂商往往强调其软件包含国内或国际成百上千家大企业的成熟管理经验即所谓“最佳实践”,其目的是要求企业改变去适应软件功能,我们仔细考虑一下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一个软件承载了这么多企业的管理经验,那么软件会是多么庞大,其中对于我们有用的占多少,其结果是我们买来一座山,有用的却是一块石头,另外我们中国人熟知的一个最简单道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别人好的东西,对我们并不一定适用,借鉴的是适应企业自身情况的管理经验,不是照搬照抄软件承载的每个管理细节。 如果生搬硬套无异于“削足适履”。同时,企业多年经营成功的背后,积累了属于自己的、独到的经营模式。而这个模式一般来说是“个性”的。 因此这种模式只适合于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且对自己的管理模式无太多特殊性要求,希望照搬照抄同行经验的企业。 模块化定制 即通常所说的软件二次开发模式的定制化实施,采用这种模式,会将原软件源程序级别上重用,经过部分程序模块的开发重新编译打包系统。 此模式是一些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一些小ERP厂商采用的方法,他们经过多次行业软件的实施,积累的可以重用的软件模块,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会在原有软件基础上改造。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可以实现更大程度的定制,缺点是只有软件开发厂商才能进行模块化定制,很难同咨询机构和实施伙伴合作,无法实现快速推进软件的市场化。 源程序开发完全定制 这种模式是我们软件工程里面所见到的通常软件开发模式,系统实施要完全通过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设计、系统测试和系统实施等诸多软件工程环节才能够给最终用户实施,定制的基本单位是源程序代码级别。 可先而至,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完全定制,但是系统开发周期和实施成本不是一般的企业所能承受的,因此多适用于需求特殊的个别应用系统,对于一般意义上的ERP系统要成功实施基本是不可能的。 上述几种方式是目前企业实施ERP通常所采用的模式,各有利弊,主要区别是实施成本,周期和适应企业管理需求上。 企业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如果一个ERP实施如果需要经过若干年时间,企业系统早已发生变化,ERP系统即使上线,获得的只是适应系统实施之初所确定的需求。企业在发展,ERP系统上线只是一个开始,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变革,ERP也必须调整。承载了企业管理模式的ERP系统如果不能随着企业发展而发展(即应需而变)最终将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障碍,就像我们看到的很多动物那样必须经过蜕皮或者脱壳才能重生。 企业在保留自身积累的管理经验的同时,应借鉴外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即最佳实践),然而绝不能是简单地理解为自我否定,照搬照抄,否则与邯郸学步无异。
责编:王立新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