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然而,信息化过程中,有些企业尽管知道“渔”的重要,却往往只学了“鱼竿”,而忘了钓鱼的方法,认为只要有了“鱼竿”,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岂不知“鱼竿”只是皮毛,钓鱼的方法才至关重要。在“鱼渔论”的博弈中,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真的“渔”了吗?
一次,我应客户邀请演示ERP功能,尽管演示很成功,然而在演示完后,与他们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流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公司管理混乱,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没有确定的操作流程,没有确定的表单格式,甚至没有明确的权限分配……其企业管理状况可见一斑。
老板也对ERP充满了不切实际的期待:“我们一家客户上了ERP后,企业管理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我们也想通过上ERP,解决现在公司管理混乱,丢单严重的问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有了ERP就什么都有了”,在他的眼里ERP俨然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
在我们的信息化实践过程中也曾经不止一次的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看似好笑,但却是中国的信息化所无法避免的。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套软件上的信息化“万能论”,让我们的企业纷纷坠入对信息化理解的误区。岂不知ERP只是一个管理的工具,要想获得真正的实施效果,还要靠企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同步提升。
“鱼”与“渔”常常容易区分,“渔”=“鱼竿”的错误理解却往往让处于信息化起步阶段的企业事与愿违。信息化是实现管理提升的手段,却不是全部的管理提升,在完善内部管理的同时,实施信息化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ERP必须的四项课前准备
ERP是牵扯到企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实施时间长、牵扯层面多,并渗透进企业管理机制的深层。因此,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ERP的实施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实施ERP前,做好必要的课前准备在所难免。
准备一:让员工接受先进管理理念
让没有ERP概念的人实施ERP就好比让不会开车的人坐在驾驶座上。ERP中的先进管理模型和理论,往往让第一次接触到它的人,无所适从。MRP运算,高级排程等模型,就像陌生的汽车马达让这些初学的新手充满了畏惧。
在上ERP之前,企业要事先把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导入到企业实际管理中去,让员工逐渐认识并认可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才能为接受ERP奠定基础。我们可以尝试对一些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一些培训,让他们对现在流行的一些现代管理模型有较深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加以运用。
准备二:避免操作上的“自由主义”
有位前辈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们上ERP就要把员工当作幼儿园的孩子,教他们一是一,二是二的做事。ERP的功能和流程都是定义好的,按部就班的操作才能带来精准的数据,乱耍小聪明只能把事情搞糟。
企业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批货急等着要出,车都在门口了,就差仓库管理员打单放行,却偏偏遇到仓库管理员临时外出。企业为了保证货物的发运周期往往“特事特办”,先放行再说。然而,反映在ERP系统里,仓库却是有这批货。及时准确的反应企业的物料资源是ERP的强项,然而这种“特事特办”,却往往导致账库不符,很难实现物料的精确管理。
说、写、做一致,是ERP基本的要求。把要说的和要做的记录下来,当作制度执行下去,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才能有章可循。在上ERP之前,企业需要自我审视,员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遵守规章制度?尤其是中层管理人员,是否能够严格按制度来管理手下的员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企业恐怕只能先从基础管理开始,制止住员工工作中的“自由主义”才好。
准备三:做好基础资料积累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放进去的是垃圾,出来的绝不会是黄金。ERP成功的基础是要有完整、精确的基础资料,如物料清单、订货提前期、损耗率等信息。这些信息的收集与校准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特别是损耗率、工序等数据,通常需要经过2-3年的收集、测试、修正才能取得较准确的数据。
一些企业,平时根本不重视这方面的信息积累,等上ERP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短时间凑上来的数据往往由于误差太大,不仅不能为企业提供帮助,反而更容易对企业造成损失。因此,在上ERP之前,可以先咨询一下顾问公司,要准备哪些基础数据。若发现有些基础数据准备不全或者不准确,应及时积累,万不可到了上ERP的时候才临时搜集。
准备四:规范流程不仅仅是实施的事情
ERP的流程重组向来是用户和厂商最头疼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实施ERP往往在实施过程中才进行流程重组,其实在上ERP之前有目的的进行流程的规范工作,能够为ERP的顺利实施提供更大帮助。
在流程不规范的情况下,贸然上ERP往往导致两极化:其一,彻底破坏现有流程,进行革命性的重组,导致ERP实施受到巨大阻力;其二,进行大量的个性化开发,让ERP来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往往让ERP的实施陷入时间和投入的无底洞。
责编:丁灿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