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化是基础 如何评判ERP实施结果
本文关键字:
ERP实施
今天,在ERP已经被普遍认可的情况下,指出不可过分强调企业个性化,就是要避免重新走回自主开发或者找到所谓的专业人员按照企业自身的要求进行开发的老路,重蹈覆辙带来的必然是灾难性的后果。 曾几何时“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的说法如一片挥不掉的阴霾笼罩在ERP厂商和应用企业的头上,这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这是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实施ERP的美好愿境不能实现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感叹。然而时过境迁,人们似乎对找死并不介意,而对等死却是坚信不移。上ERP的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多,ERP供应商常有应接不暇之感。 今天我们再来品味这样的评价的时候,已经不会将这样的评价看成是对ERP应用的诋毁,相反这是中国ERP应用进入理性时代的里程碑。当然,事情并没有结束,ERP应用的理性进程即便是在如今的普及时代仍然还在继续。 对ERP应用中的标准化、行业化、个性化的探讨就是这种理性进程在延续的最好证明,尽管这样的问题与前期的评判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然而谁能否定对这样的问题探讨不会成为ERP应用的理性进程中另一个里程碑呢? 应用历史的回眸 中国ERP应用的序曲从80年代末的引进国外管理软件开始。从此到9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数十万个企业中品尝MRPⅡ这一“西洋大餐”的企业寥寥无几,并且即便是这为数极少的企业,应用情况也是大同小异,仅仅是一种尝试而已。 直到90年代初SSA、四班为代表的外国软件公司开始大举进入中国,此时虽然仍是引进国外,但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至90年代中期,已经有数百家企业采用了他们的产品,掀起了中国企业应用MRPⅡ的一个高潮。这样的发展态势终于迫使ERP行业老大SAP于95年进入了中国ERP市场,延续到2000年,几乎所有国际上知名的ERP公司都先后进入了中国市场。 这一时期MRPⅡ在一些独资、合资企业的成功应用,给了中资企业很大的启发,使得很多中资企业纷纷效仿,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本土ERP企业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或者不惜代价深入研究MRPⅡ的精髓,或者独辟蹊径从财务领域进行切入,更多的则是在为企业做便宜的定制开发,由此促成了这一时期ERP市场的相对繁荣。 繁荣过后是什么呢?尽管企业已经在许多方面感受到了ERP的重要作用,这极大地改变了企业对ERP接受的态度,确立了企业必然要进行ERP的认识。同时这一时期也彻底暴露了实施ERP的艰辛,不排除有些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更多的企业CIO们却陷入了“有苦难言”的窘境。 以至于随后出现了业界最流行的感叹“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一种爱恨交加的无奈,一种对实施ERP结果的另类评判。但这确实不应该将其看做是对ERP的诋毁,相反这是中国ERP应用进入理性时代的里程碑。没有这种理性的认识,就不会有今天ERP的普及。 如果说回眸这段历史能对今天的理性讨论有什么暗喻的话,也许早期繁荣时期国内ERP厂商的三种发展轨迹正好预示着本文要探讨的主题:标准、行业、个性。 或许这种暗喻并不准确,也不是严格的逻辑推理,但是财务确实是企业应用中最为标准的内容,而MRPⅡ则充满了行业的特色,定制开发确实是想把个性化体现的淋漓尽致。今天,中国ERP企业发展的事实是否已经把这种暗喻变为了一种启示了呢?
责编: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