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象行业中各类IT部门的职责分析
本文关键字:
IT
气象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共有三种类型:基础资源型、基础应用型和专业应用型。各级气象组织内的IT部门分为独立专业型的A类和从属专业型的B类。目前A类IT部门主要负责第一、二类需求的满足,B类IT部门的职责是满足所属单位的第三类专业应用型需求。随着IT运营服务业的蓬勃兴起,第一类需求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引入专业化的IT外包服务逐步取代现行的完全由气象部门内部运营的模式,而第二、三类需求将成为气象行业IT部门的工作主业;其中面向第三类需求的IT部门更有着良好的发展未来。 1.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气象事业发展历程,从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一部气象行业信息化发展史;因为这三十年来气象行业每一次重大发展和变革,无不与信息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辉煌的成就不应掩盖存在的问题,缺少总体战略规划、对信息化理解方面的偏差等问题仍旧困扰着我们,使气象行业信息化进程难以深入。而IT部门职责的交叉及含混不清,则从另一个方面妨碍着信息化的进程。 本文中,笔者试图从气象行业信息化需求的分类入手,分析各类IT部门的工作现状,并探讨各类IT部门的职责分布及发展未来。 2.当前气象行业信息化需求的分类 概括地讲,气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可依次分成三个类型:基础资源型需求、基础应用型需求和专业应用型需求;如表1所示: 表1.气象行业信息化需求类别层次表(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配图) 其中: 第一类需求是基础型的信息技术资源需求,其所对应的各业务系统(下简称为“第一类系统”)是气象行业信息化的基础。第二类需求是建立在第一类系统之上的各部门均不同程度存在的共性应用需求,其所对应的各业务系统(下简称为“第二类系统”)大都属于带有基础设施性质(如数据库等)的应用系统。而第三类需求则是各气象专业的个性化需求,其所对应的各业务系统(下简称为“第三类系统”)都带有强烈的专业色彩,是为本专业业务需求量身定制的应用系统。 在这三类系统中,第一类系统是根本和基石,没有第一类系统,气象行业信息化便无从谈起。第三类系统是关键,因为它直接反映气象行业信息化的成效。而第二类系统则是以规范、高效地提供共性服务的面目存在与第一、三类系统中间。 3.三类需求及对应业务系统的特点分析 可以看出,虽然这三类系统都属于IT系统,但其特点及对建设者自身素养的要求却存在较大差异;这里的素养主要指IT和气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表2 第一、二、三类系统的特点及特征(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配图) (1)第一类系统 第一类系统基本属于信息技术的基础设备(如:HPS、服务器、网络、存储设备及相应的组合),犹如砖瓦水电之于建筑物一样,是气象行 业所有业务系统的资源基础。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大都属于IT基础设施建设;对建设者自身的素养要求主要限于IT系统及设备范围,对气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相对较低。建设者只需了解用户对有关资源的需求程度以及大致的使用方式,便大致可以关起门来进行设计、建设这些业务系统。 这些资源型业务系统的建设规模一般较大、投资较高、建设周期较长,一旦建成,在不太短的时间内(一般至少三到五年)不会做大的调整或改建;而在此期间用户不断产生的新的需求主要是以这些资源型系统的管理维护者通过资源调配等方式予以解决或缓解。这也就是为什么气象行业中某些IT专业部门里50%以上的员工(含高级职称员工)虽对气象专业知识不甚了解,但却仍能基本胜任其岗位职责的原因。 (2)第二类系统 第二类系统是建立在第一类系统(基础资源型系统)之上,用于支撑第三类系统的业务系统。它综合第三类系统中各专业系统对服务需求中的共性需求,并以满足这些共性需求为其建设的主要目标。 这些业务系统仍具有较强的IT色彩,并带有一定的气象行业(或专业)色彩。对于这些业务系统的建设者来说,首要掌握的仍是相关的IT知识和IT应用技术;但同时这些建设者也必须较好地掌握相关的气象背景知识,如:数据库设计建设者必须了解相关气象资料的特性及基本使用特点和方式,否则难以建成一个受用户欢迎的数据库系统。 由于这些业务系统所满足的是众多第三类系统的共性需求,因此新的需求变更较少。一般这些系统规模及建设周期均较适中。 (3)第三类系统 第三类系统是直接面向一线预报员,或由一线预报员直接使用的业务系统或操作平台,是专业预报服务产品的直接产出系统,因此这些系统能力的强弱及水平的高下,直接影响气象行业服务效率及服务品质的高低。 这些业务系统具有较强的专业特性,不同专业之间(如:天气、气候之间)在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很难用一种通用的业务系统(或平台)来完成所有各专业的业务活动。 第三类系统无法脱离第一、二类系统而单独存在,它们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计算环境、通畅稳定的网络通信环境、充足安全的存储环境,以及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源的基础之上,方可能正常运转。也正是由于第一、二类系统为其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和基础,对于这些系统来说,IT设备及基础平台已不是关注的重点。通常情况下第三类系统大都属于专业应用软件系统。 由于第三类系统的重要性及专业性,对系统建设者自身的综合素养有相当高的要求: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气象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业务实践背景,否则无法真实而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的各种业务需求;此外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与应用软件分析、设计及研发有关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否则无法运用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满足这些需求。由于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新的系统功能需求不断提出,而对于应用软件来说,满足新需求的主要方式多以改进完善应用系统为主,因此第三类系统的建设者需要经常深入了解专业业务的新的需求并迅速做出反应。 4.当前气象行业中IT部门的分类及职能特征 4.1 IT部门的分类 目前我国气象行业的行政体系为五级结构,依次为:国家、区域、省、地市、县;其中地市和县级单位由于编制等方面原因,专门从事IT的人员较少,较难形成规模化的IT业务能力。国家级单位和区域中心中,均设有独立的IT部门:国家一级有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区域一级则有区域信息中心;大部分省级气象局参照国家级的业务分类模式,成立了省局信息中心,部分省局将IT业务职责纳入单独设立的装备部门(如:省装备中心等);总之,国家、区域、省这三级单位均设立了独立的信息化职能部门,以专门从事IT方面的项目建设、业务运维以及向其它部门提供IT技术服务等工作。下暂将此类独立型的IT部门简称为“A类IT部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经历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第三次浪潮”的洗礼,中国气象局国家一级的单位(不仅业务单位,也包括行政和培训部门)都先后成立了专门从事本单位IT业务的处一级部门,这些部门虽被冠以各种名称(如;网络中心、计算机室、通信台、资料与计算机室等),但其角色基本上都属于IT支持服务类。在2001年的业务单位大整合过程中,出于集约化的考虑,将几个气象业务单位中的IT部门悉数抽调出来,组建成副司一级的该A类IT部门, 以专门为这几个业务单位提供专业化的IT服务。2005年该A类IT部门更升格为司局级规格,并明确以向国家一级业务单位提供专业化信息技术服务为其首要职责。 4.2 A、B两类IT部门同时存在所引发的问题 A、B两类IT部门在国家级像“鸡兔同笼”一般同时存在着。 近几年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凡保留了B类IT部门的单位,其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大都搞得比较红火(当然也有例外),相反那些取消本单位B类IT部门,将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及IT类服务托付给该A类IT部门的单位,其信息化建设进程则大都步履蹒跚,累年鲜有起色。 面对上述现象,该国家级A类IT部门并非泰然处之或甚至视而不见,相反A类IT部门的有关领导一直强调要重视与用户(即:各气象业务单位)的沟通,加 强服务能力,开拓服务渠道,提高本单位所有员工的气象业务知识水平以改善服务水平等等;但数年下来,成效甚少。迄今为止,各级气象组织所属的A类IT部门 向各气象业务单位提供的IT服务基本仍局限在计算、网络、通信、存储等资源型服务领域,即第一类基础资源型服务;而第二类基础应用型服务如数据库共享应用 等,虽努力有年,但效果不很理想。至于第三类的专业应用型服务,则几乎没有涉及。 反观那些因保留B类IT部门而使本单位信息化建设进程十分红火的气象业务单位,其B类IT部门所承担的工作,如:数值预报模式的改进、MICAPS系 统的研制和版本更新、各专业业务系统的研制和版本更新等,无一不属于第三类专业应用型的IT服务。也就是说,这些业务单位恰巧是因为有了一支能够提供第三 类服务的IT队伍(B类IT部门)而欣欣向荣的。近年来由于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和社会不断对气象服务提出新的需求;气象行业的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扩 展,相对应的第三类需求的范围和内容也相应地不断增加,从而使得第三类系统的建设项目也随之接踵而至,以致于这些业务单位的B类IT部门接应不暇,始终处 于高强度的热火朝天的繁忙工作状态。 A类IT部门决策层为此陷入长期的苦恼:“为气象业务单位提供全面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服务是本单位的天职”,这是A类IT部门自建立之初便提出的口号和 全体员工的共识,也是职能部门赋予它的主要职责。照此理解,所有三类需求的满足,所有三类系统的建设都应当属于A类IT部门的工作范围。但为什么第三类需 求领域中只有B类IT部门忙碌的身影,A类IT部门这支信息技术主力军却总是游离于其外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如果取消这些B类IT部门,A类IT部门能够取代它们而直接向这些气象业务单位提供如此专业化的属于第三类需求的专业应用型服务吗? 5.两类IT部门的职能分布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5.1 职能分布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各级气象部门均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IT资源(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及通信设备等等)。这些基础性资源需要专业化的管理 维护,方可保证建立在其上的各专业业务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这也正是各级气象部门组建自己的A类IT部门最主要的初衷之一,即:集约化地管理本单位的 IT资源,并为本单位所有部门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服务。这是气象部门信息化建设在经历了早期相对无序的发展过程之后的必然选择。 遍查同时存在A、B两类IT部门的气象单位,其A类IT部门无一不在竭尽全力完成着自己的首要职责:集约化、专业化管理IT基础设施并向同级其它气象 专业单位提供IT资源服务(即第一类需求的满足)。与此同时它们也在积极努力地向这些单位提供带有共性的应用服务(即第二类需求的满足),不断拓展自己的 服务领域。然而遗憾的是:在第三类需求这一最具有行业信息化发展特征,最能体现气象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领域,却几乎是B类IT部门的天下。 从“2(3)”中可知:第三类需求是充分体现气象专业特点的个性化需求,它要求第三类系统的建设者在具备相当强的IT系统设计研发能力的同时,还必须 具备丰富的气象专业知识背景以及扎实的业务实践经历,能够深刻理解本专业的业务需求(甚至能够预见其未来潜在的需求),此外还要求建设者必须随时接触第一 线,及时了解该气象专业的不断变化的新的需求并迅速做出响应。而对于以满足第一类需求为主要职责的A类IT部门来说,这些要求显然过于严苛了:长时间全身 心而又分工极细地工作于第一、二类系统,使得员工(特别是技术骨干)的技术关注点始终集中在IT的某个具体领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那些与本职工作相距 十分遥远的气象专业知识及相关需求。此外,“本单位业务系统的建设项目一般由本单位负责”,这是气象行业多年来的惯例,A类IT部门很难承接到同级其它气 象专业单位的业务系统建设任务。 因此,A类IT部门之于第三类系统而言,一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包括员工知识结构以及相应的人才),二没有与气象领域各专业紧密接触、以随时掌握其新需求的机制,三无法争取到第三类系统的建设任务。所以A类IT部门之所以与第三类系统无缘,非不为也,乃不能也。 A类IT部门的工作职责及范围像一面旗帜,IT专业人员纷纷聚于其下;其IT专业化工作特点也使得其下以IT为专业特长的员工将其视为气象行业中的一 块“IT飞地”,一个学有所用并能稍展其志的“温暖的家”;近年来由于连续上马的大型信息基建项目,第一、二类系统的建设成为该部门倾全力应对的重点工 作。工作的要求使得该部门的IT特征越来越鲜明,而气象特征却没能随之进一步提升。反观存在于同级其它气象专业单位中的B类IT部门中的IT人员,则咫尺 天涯般地远离主力军(A类IT部门),以“地方部队”的身份长期工作在所在单位的浓郁气象专业氛围中。 ——然而正是由于这种连年累月的浸霪,使得这些“地方部队”对于本单位的业务需求了然于胸,如数家珍。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得他们能够长时间零距离接 触本单位的一线专业,随时了解业务中发生的变化、出现的问题;此外本单位业务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改进等工作又是做为该单位IT专业部门的B类IT部门 的职责所在。所以B类IT部门小固小矣,然却具备了满足第三类需求的各种条件。因此一些气象业务单位的B类IT部门近年来工作得热火朝天,令A类IT部门 既妒且羡,就不足为怪了。 必须指出的是:B类IT部门是无法脱离A类IT部门而单独存在并工作的;正是由于A类IT部门承担并完成了第一类基础资源型业务系统的建设和运维,方 使得B类IT部门不必时刻为网络的带宽、实时观测资料的到达及时率、存储空间的大小等日常琐碎的资源问题而焦头烂额。正是由于A类IT部门努力设计、建设 并运行维护的数据库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第二类基础应用型业务系统,方使得B类IT部门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不必为数据的质量和安全担心,而可以全神贯注 地设计建设并维护第三类专业应用型业务系统。因此完全可以说:B类IT部门的辉煌是建立在A类IT部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奉献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B类IT部门都自觉地将工作重点定向为满足第三类需求的目标之上;一些单位的B类IT部门的工作主业仍属于第一类系统(如: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维护、通用数据库的建设维护等),这在人力资源上是一种浪费,同时也失去了B类IT部门存在的价值。 5.2 未来发展的展望 IT运营服务是近年来IT界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之一,其要旨是以集约化、专业化的形式向全社会提供包括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空间资源等在内的各种 IT服务。而“云计算”等理念和实践的相继推出,使基础资源型服务社会化的理想开始从空中逐步落向地面。可以预见:随着各项关键技术的逐一突破,一个“可 以像使用电资源一样地使用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时代终将渐渐来临。如同现在人们在用电时不必拥有自己的发电机一样,那时的人们(包括单位)在需要计算时也不必拥有自己的HPC和磁盘阵列,一切将由社会上的专业公司提供专业化的IT资源社会服务。 对气象行业来说,上述变革意味着:所有第一类需求(即:基础资源型需求)将基本不复存在,此即所谓的“IT不再重要”了。第二、三类需求将逐渐成为气 象行业信息化工作的主业,尤其是第三类需求(即:专业应用型需求),将会一直保持旺盛的生长;因为从信息化进程角度看,第三类需求才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 源充分融合”在气象行业中最直接而典型的应用领域。正如农业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永远不会终结一样,信息化进程也永远不会终结;第三类需求将随着气象行业信 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而永远存在下去。 因此,面向第三类需求,工作于第三类系统,将是气象行业IT部门永恒的主题和未来最主要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从某种角度看,它将是未来IT部门在气象行业中的立身之本;因而气象行业中从事此类工作的IT部门有着十分光明灿烂的发展未来。 从长远的角度看,走集约化专业化的道路是气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但目前的情况是:因能力、机制及任务界面所限,A类IT部门目前主要工作局限 在第一、二类系统范围,无力也无法承担第三类系统的建设任务,这是目前及今后一段不太短的时间内无法根本改变的残酷而又无奈的现实。眼下第三类系统主要由 B类IT部门负责承建;而目前B类IT部门无论从规模、能力还是人员素质上看,距离胜任第三类系统的建设均有不小的差距;因此为保证气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 正常进行,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B类IT部门非但不应限制,而且还应当适度加强。 决策部门切不可被目前A类IT部门因基础建设项目饱满而表现出来的“火爆”表象所迷惑;正如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不可能永远建设下去一样,大规模IT基 础设施建设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当信息基建大潮基本平息后,第一、二类需求将由系统建设逐步转向系统运营维护;而届时社会上由诸多IT运营服务商提供的 低成本、高水平、专业化的运行维护服务,将逐步蚕食A类IT部门的运行维护领地,压缩其在该领域内的工作空间。 另一方面,目前A类IT部门的工作成就主要体现在第一类系统范围(即基础资源服务)中,在第二类需求领域中工作成效尚不突出;而该领域需求的充分满 足,是第三类系统建立和生存的基础。所以第二类需求领域是A类IT部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以尽情翱翔的广阔的工作空间。 因此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将满足第二类需求做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并确立满足第三类需求的战略目标,将是A类IT部门决策层必须面对、思考并着手解决的十 分紧迫的首要任务。这种战略调整不单涉及到单位内部人员结构及部门的调整和培训,也包括与同级其它单位在工作界面确定和划分等这些牵涉到单位切身利益的问 题,同时还需要与职能部门和主管领导的频繁沟通和交流,以促成各种政策和职责范围的调整。这将是十分艰难甚至痛苦的工作。然而又是一件必须尽早着手进行的 工作,否则迁延日久,A类IT部门恐难免悲剧性的结局。 6.结语 本文就气象行业信息化需求以及行业内的IT部门进行了分类,并就国家级各单位近年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内在职责分布、工作范围及成效等方面所暴露出的问题,对两类IT部门的职责分布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了解气象行业信息化需求的基本类型,分清各级气象部门内部的IT部门的职责,对于各级单位和部门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工作方向及工作重点的确立,有着积极的作用。希望本文能对此有所贡献。 本文在形成过程中,分别征求并参考了马渝勇、肖文名、赵芳等同事的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做为在国家级A类IT部门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笔者发自内心地希望文章尾处描绘的灰色未来永远不会发生。 ——从信息化进程的角度看气象行业中IT部门的职责分布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沈文海
责编:张赛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