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调智能 忽视商业 BT已经退缩了[2]我最早接触商业智能,是在美国的圣约翰大学读MBA的时候,那时候有一门叫做经济预测的课程,里面涉及到了商业智能的内容。但是,商业智能在现在的很多大学已经变成一门IT技术课程,更多地去讲技术,讲如何建数据仓库,如何进行数据挖掘,如何进行报表生成,恰恰忽视了商业的内容。 所以,虽然我主张把商业智能的定义尽量宽泛,但是大部分商业智能概念的接受者已经把它狭窄化了。Business Intelligence虽然仍带着Business的字样,但是用来代表与商业智能相关的一系列技术可能更合适,因为要涵盖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OLAP等等这些技术名词,没有第二个概念比商业智能更具有这么广泛的指代性。但是,如果再用Business Intelligence把前面提到的广义的商业智能所包括的内容全部涵盖进去,已经做不到了。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业智能这个名词已经脱离了原有的概念,我认为应该考虑用别的名词去替代商业智能的广义概念。并且,广义的商业智能现在已经开始陆续地被分解,比如,财务人员做财务报表分析,从广义上讲这也可以被称作商业智能,但是不会有人说这是在做商业智能,大家都普遍说是财务分析。商业智能的理念依然存在,但是名称已经变了。 商业智能I:商业智能项目的失败率普遍很高,你觉得症结在哪? 你说的没错,商业智能项目确实有着很高的失败率。这也造成了现在普遍存在的对于商业智能的两种极端的观点——万能论和无用论。 一些商业智能厂商在推广或者推销商业智能概念的时候,他们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推销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夸大其词的现象,使得企业认为商业智能是万能的:一旦有了这样一套系统,企业的报表、分析等等都能自动生成,企业的局面一下子大不相同。 而越是抱着这样幻想的企业,最后的结果越往往是幻想的破灭。特别是大型商务智能的项目失败比例非常高,这又造成了很多人在幻想破灭之后,认为商务智能只是个绣花枕头,并没有帮助企业做出任何新的东西,也没有缓解企业遇到的任何压力,甚至说没解决任何问题。所以,对商业智能理解的两极化现象都存在。这里面既有厂商的问题,也有用户的问题,于是最后便产生了这样的现象:厂商是万能论的推动者;实施项目失败的用户是无用论的支持者。 再来看看为什么商业智能项目的失败率这么高。相比于商业智能,商业智能项目涉及的面更广,ERP是分模块实施,可能这段时间主要是财务和IT人员一起实施,下一段时间可能会是销售和IT人员合作,涉及到生产的时候就是生产人员和IT人员来配合。但是商业智能项目完全不是这样,比如把ERP数据导入到数据仓库里面,这样一个数据仓库项目的简单环节就可能会涉及到财务、生产、销售、人事等众多部门,然后还有商业智能、商业智能等系统的数据导入,都会同时牵涉到众多部门。 同时,企业上ERP的时候,大部分数据积累几乎是零,等于是重起炉灶,旧数据一般不会成为ERP实施的障碍。但是,商务智能项目是以已有数据为基础的,项目开始建设的时候,要把已有的数据以统一的格式进行整合,这时候往往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数据都是有问题的:或者格式不兼容、或者完整性不够、或者准确度不高等等。在很短时间内,既要把这些“脏、乱、差”的数据“清洗干净”,又要建设一个数据仓库把这些数据装进去,所以工作量比较大,仅仅是数据这一项就会让很多CIO崩溃掉。所以,不管是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商业智能的项目都要比ERP大。 前几年中国的企业界和IT界流行着这么一种说法,说ERP应该是“一把手工程”。这对于那些涉及业务流程重组的ERP项目来说,不无一定道理。但是,我认为商务智能才是真正的“一把手工程”,因为“一把手”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者,而要决策就离不开支持决策的数据、信息、知识、智能和智慧,因而企业的“一把手”就应该高度重视以数据分析和提炼为主要功能的商务智能系统。 CIOI:能再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商业智能项目才是真正的“一把手”工程吗? ERP把一些手工劳动实现自动化,解决的是企业的运营业务问题,所以它可以是“二把手”工程。为什么呢?因为企业负责运营的不可能是“一把手”,管战略、把控企业发展方向的才是真正的“一把手”,商业智能恰恰跟企业的决策方向相关,所以说它是真正的“一把手”工程。但是,商业智能这样的与“一把手”息息相关的工程,如果“一把手”没有给予必要的支持,等于是领导缺位,实施起来的难度会更大。 并且,在中国这样的商业智能后起的国家,商业智能项目的提出者,一般是企业的高端决策者。所以商业智能项目在实施的时候,商业智能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总是担心做出来的系统不能很好满足老总们的需求,而在整个项目进程中,挖掘老总对系统的需求又比较困难。很有可能项目实施完了之后又发现不符合决策者的要求,只能推倒重来。所以我觉得数据质量之外,又一个决定商业智能项目成败的因素就是领导的支持。这里的支持不仅仅是给项目组充分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权力,还应该包括理解。 其实打个比方就能很好地理解商业智能项目的这种难度了,比如有一个运动员,是让他学会运动更容易呢?还是让他变得更智慧、更会思考容易呢?答案肯定是运动比智慧要容易。ERP等于是让企业的四肢运动起来更灵活,商业智能就是让企业的大脑更高速、更高效运转,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CIOI:你觉得要保证一个商业智能项目的成功,有哪些必备条件? 决定一个项目成败的因素很多,但是归结起来,我觉得有五点值得在项目实施中格外重视:项目的领导,业务的支持、数据、技术和人才。 商业智能项目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领导,项目的方向肯定是不明确的,或者说项目的推进可能会时断时续,甚至会夭折;第二个是业务的问题,我刚刚谈到商业智能项目对业务的影响比ERP更深,所以业务部门的支持对项目的成败也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三个是数据,数据如果不能够很好地整合,任何商务智能项目都很难推行下去,就像一句老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或者是有米但是掺杂了很多沙子,肯定做出来的饭也让人难以下咽;技术方面主要是软件的选型和实施商的选择;人才方面主要是企业的内部人才,企业内部从事实施、从事分析的人才是否充足,也会对项目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商业智能项目要做成功,这五个方面都要去努力。 最后我讲一点,我认为在中国商业智能应用的普及绝对不会像ERP那样那么轰轰烈烈,商务智能一定是一次静悄悄的进程,而且是分期分批的。因为对于企业来讲,商业智能并不是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是锦上添花。 [1] [2]
责编: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热门博文
|
|